近日,一台宇树机器人化身商场巡店官重庆股票配资公司,亮相武汉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引得路人驻足拍照。
4月7日,九派新闻获悉,这款机器人是“世界城”商场自购的。目前,工程师还在为它新增编程,预计5月1日左右再次出街。近期,它的同类在武汉的会展中心、商场展台身影频现。
多个商家表示,为招揽更多顾客,他们选择花钱租机器人。市面上正在“打工”的多为宇树G1型机器人,日租金在8000至15000元,工期已经排到了20天以后。业内人士称,人形机器人现在不愁订单,需要通过熟人才能买到。
有专家判断,租赁模式可带来短期回报,长期回报仍需技术迭代。
宇树机器人化身商场巡店官。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1】人形机器人日租1.5万,有租赁商一个月回本
展开剩余83%自蛇年春晚亮相后,宇树机器人迅速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新晋顶流。不仅宇树科技官方电商平台上的现货一机难求,就连二手交易平台也涌现大量租赁商家,机器人租赁市场一片火爆。
“我自己都见不到机器人!”武汉一家机器人租赁商黄先生感叹。他的机器人每天都很忙,天天在外“打工”,经常去合肥、成都、重庆等地“出差”,目前它的行程已经排到了20天以后。
黄先生所在的武汉力谱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早在去年年底就采购了一台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购入价9.9万元,现在出租价为1.5万元,租赁对象多为学校、展会、企业、园区等。
宇树机器人。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记者询问了另一家武汉机器人租赁商。据其介绍,一台宇树科技G1型人形机器人出租价为8000元,“竞争很激烈,不把价格压低,就没有竞争力。”该租赁商人透露,他加入了一个微信群,群内全是做机器人租赁业务的,该群人数已有上百人。
黄先生表示,自蛇年春晚过后,能明显感受到机器人出租需求激增,销售量相比春晚前差不多翻了一倍。“一个月就能回本!”他称,光靠一台人形机器人的租赁业务,一个月就能带来近20万的收益。
“春晚过后机器人租赁市场突然爆火是不是很惊讶?”当被问及这个问题,黄先生摇头表示,在业内人士看来,机器人这三个字就能代表一定的流量。
据了解,这台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是基础款,通过遥控器操控,能实现平面行走、握手、挥手等动作。“如果想训练他说话,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就必须购买高阶版本的机器人,而这种机器人可能需要花费30万元以上。”黄先生说,春晚亮相的机器人为H1型机器人,本身造价非常高,成交价基本上都是在70万元以上。“我们去年采购机器人的时候,纯粹因为宇树科技的G1型价格最便宜。”
宇树人形机器人挥手。图/受访者提供
【2】租赁机器人多用于商家引流,热度可能于六七月“熄火”
武汉木兰风光会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亮告诉记者,今年2月下旬,他以单价1.8万元购入了4台宇树机器狗,其中2台机器狗于前几日在武汉百联奥特莱斯进行了表演。
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有租赁需求,3月18日和20日,他又分别交付了两台宇树科技G1型人形机器人,“最早一台4月7日才到货”。他告诉记者,购买人形机器人必须全款支付,至少要等六七十天才能拿到。
“不管在哪里买,人形机器人都没有现货,我们也是通过熟人渠道购买的。”王亮表示,租赁商如果要找宇树科技公司采购机器人,需要找相关代理商洽谈,沟通过程极为繁琐。
他提到,很多大型商场需要借助机器人做引流、暖场,“你不用机器人做营销,客流就被别的平台抢走了,反正机器人在那一站,那个位置的人流量就自动火爆了。”
宇树机器狗在商场门口表演。图/受访者提供
宇树科技公司代理商邓先生告诉记者,宇树机器人现在没有现货,都是定制款,交付周期通常在45天至60天。2月底到3月初,宇树机器人的交付周期为90天,四月份之后交付时间已经缩短。“现在机器人的热度可能一直持续到六七月份,可能下半年会好一些。”
“现在不缺单子,总部那边说每天都有30至40台的量往上抬,目前也一直在扩产。”邓先生说,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宇树机器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用于高校研究和教学,一种是用于商场或企业借机器人引流,一种用于二次开发。其中,带着“机器人引流”的目的来采购机器人的人最多。
据其介绍,宇树机器人远销海外,“国外有很多机器人爱好者来购买,他们大多买基础款,用于体验和娱乐。”他表示,现在国内外的订单数量基本持平,“现在有一千多台正在排队,500多台是国外购买的,600多台是国内购买的,且国内和国外同时增加。”
【3】租赁模式可带来短期回报,长期仍需技术迭代
湖北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专家黄全周称,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技术持续创新发展,他所在的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加大机器人研发应用投入。
他考虑未来在常规的人形机器人基础上加入语音交互系统以及不同的配件,让其应用在不同的场景。
黄全周和机器人的合影。图/受访者提供
“不过我们正在验证可行性,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在未来它可能就变成一个产品,就不仅仅是出租了,可能会转入一种销售模式。”他表示,随着机器人训练模块的加入和硬件、软件的不断调配,在验证其可行性的基础上,可能最快一年左右可以实现此想法。
在他看来,租赁模式在短期内确实能带来回报,但如果想实现长期收益,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仍需持续迭代。不能仅仅是炒作,更要解决实际问题。“就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而言,过度曝光未必是好事。但适度的资本关注和市场热度,能够推动技术升级,这对行业发展仍有积极意义。”他说。
(来源:九派新闻)重庆股票配资公司
发布于:北京市